環保政策密集出臺 環境監測行業迎發展新機遇
時間:2017-06-22
作者:
閱讀:4178
近日,有關環境檢測行業的政策密集出臺,先是我國環境保護部發布了《排污單位自行監測技術指南總則》、《排污單位自行監測技術指南火力發電及鍋爐》以及《排污單位習性監測技術指南造紙工業》,再是中央深改組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建立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監測預警長效機制的若干意見》、《關于深化環境監測改革提高環境監測數據質量的意見》等政策性文件。
環境治理,監測先行,環境監測是治理環境污染、衡量環境質量、檢驗治理效果的基礎。在整個環保行業被重視的背景下,環境監測將成環保行業細分領域的下一熱點。
而整個環保行業的發展關系到我國的生態環境建設,與每個人息息相關,因此,環保行業的發展有政策拉動性和法規標準倒逼性,政策的助力將帶動我國環境監測行業的發展。
“十三五”規劃中明確提出,要“以提升環境質量為核心”,這意味著我國環境監測行業在經歷了搭建環境監測網絡、污染源監測兩個階段后,迎來其發展的第三階段,即環境質量監測階段,在這一階段,以空氣監測、水質監測、污染源監測等為主的環境監測行業將迎來新的發展契機。另外,我國環保稅自2018年開始征收,也將帶動環境監測行業的利好發展。環保征稅法中規定,納稅的依據來源于環境監測數據,企業能否減稅、繳納多少稅都由企業的減排數據所決定。前瞻產業研究院預測,在“十三五”期間,我國環境監測產業的市場空間將超1200億元。
環境監測的整個產業鏈都將在這些政策中獲益,具體來說,包括環境監測設備、技術和服務。并且,隨著技術的更新和智能技術的引入,整個產業鏈的發展也將日益完善。對于市場參與者來說,要緊抓機會以先發制人。目前,我國已經有不少企業在水監測、大氣監測、土壤監測等領域進行嘗試,前瞻數據庫顯示,全國從事環境監測業務的企業共有約200家,但是在高端分析儀器領域外資占據絕對比重。
未來,市場參與者在銷售監測設備的同時,應該從提供環境監測服務上入手,培養核心競爭力??梢源_定的是,未來那些既擁有大量的運營設施,又可以提供優質數據和分析服務的市場參與者將在整個市場競爭中立足,獲得長足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