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加大科學技術研發,筑造強大科技實力,愈來愈多的國家都在搶占科技競爭制高點。打造大國強器的同時,不忘打造大國精器,成為世界各國的普遍共識。
1月2日,由中科院、中國工程院等部門聯合評選的2018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在北京正式揭曉。
其中,在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中,科學家測出國際最精準萬有引力常數、國產大型水陸兩棲飛機AG600水上首飛、利用高精度顯微鏡科學家首次揭示水合離子微觀結構、我國首個P4實驗室正式運行等多則科技重大進展新聞入選。
邁向高質量發展新時期,加快創新在科技引領中的作用十分迫切。面對時代新形勢新任務,我國科學家在搶占全球科技制高點上展現新作為,加快推動我國由科技大國邁向科技強國。
以國產大型水陸兩棲飛機AG600首飛和我國首個P4實驗室運行為例,具體來看,AG600飛機具有執行森林滅火、水上救援、海洋環境監測與保護等多項特種任務的能力,是國家應急救援重大航空裝備,對于填補我國應急救援航空器空白、滿足國家應急救援和自然災害防治體系能力建設需要具有里程碑意義。
中科院武漢國家生物安全四級實驗室是中國首個正式投入運行的P4實驗室,標志著我國具有開展高級別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實驗活動的能力和條件。據介紹,P4實驗室是人類迄今為止能建造的生物安全防護等級最高的實驗室。另外,國家重大科研裝備、我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性能條紋相機、我國自主研發疏浚重器“天鯤號”首次試航成功等都在候選新聞里。
當今,新科技革命和全球產業變革正在孕育興起,新技術突破加速帶動產業變革,對世界經濟結構和競爭格局產生了重大影響。科學技術是世界性的、時代的,發展科學技術必須具有全球視野、把握時代脈搏。
放眼世界,科學技術發展確實很快,可以說是突飛猛進、一日千里。在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中,“洞察”號無人探測器成功登陸火星、首架離子驅動飛機研制成功、科研人員借用近紅外光發現新光合作用等新聞實力入選。此外,人類首個“觸日”探測器升空也成為候選新聞。
著眼于基礎科學研究的進步和突破往往能引領重大的科技創新,進而對經濟社會發展產生深遠影響。反之,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為全球經濟帶來新的機遇,打開新的發展境界。科技創新是一項永無終點的征程,社會的需求集中在哪,技術創新的觸角就會伸向哪里!